“皮下之魂” - 沈绍麒个人专访
访谈
如果看过沈绍麒的作品,便会感受到他所表达的一种城市孤独感。大约十多年前,他在台北重看了由美国导演Steven Spielberg(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E.T.》20周年特别版。那是他在4岁时看过一部电影,如今再看虽然不及当年那么震撼,但他仍然被电影中那份孤独感所深深地牵动着。
“我觉得这是一场宿命,从小我就发现电影中所表达那种孤独感,而经过了岁月的历练,在我的作品也隐藏着淡淡的忧愁。或许,真正令我踏上电影这条路的,可能就是《E.T.》这部电影,让我知道只有电影才能表达我内心那份孤寂情怀。”
他觉得,作为一个创作者,诚实地面对自己是必需的。《二人》获得好评如潮后,沈绍麒对于电影创作更具野心,期望能够通过他的毕业作品《野兽》让更多观众看见自己。《野兽》受邀参与金马国际影展及入围了香港IFVA的亚洲新势力竞赛单元,然而,却没有在台湾引起太大的回响。他表示在这个留学过程中成长了许多,也得到了很多宝贵的制作经验,更体验到努力地诚实面对自己和观众,真心地去创作才能拍出好的作品。
2007年底回到马来西亚的他,曾一度陷入创作低潮期。就如他的短片般,生活中的一切过得很慢,让他不知如何是好,进入了生命中最彷徨无助的时刻。吉隆坡是他出生和长大的诚城市,从台湾回来,这里的一切都变得即熟悉却陌生。
“尽管在这吉隆坡长大,但我在台湾学会了创作和观察,台湾建筑的室内设计空间和马来西亚都不一样。我是一个对空间很敏感的人,突然间,我变得不懂如何去看这座城市,一切在我眼中都变得格格不入了。”
在创作情感上使不上力,原因在于觉得这个他生于斯长于斯得城市变得陌生了。城中随处可见的来自国外的劳工,让沈绍麒觉得被边缘化,对吉隆坡产生一种即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那个时候,他很焦虑,也不知道要怎么拍片。但,他坚信有人的地方,必定会有故事。于是,他拍了讲述外劳议题的《荒城》。
1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