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一個微觀世界見證中國社會變遷的歷史回顧
意见
最近閱讀了王笛教授的著作《茶館:成都公共生活的衰落與復興(1950–2000)》的節選。這本書透過對成都茶館近半個世紀興衰的深入研究,為我們打開了一個觀察中國社會巨大政治變遷的獨特窗口。作者將茶館視為一個微觀世界,從而揭示了國家政策變革如何深刻反映並影響著成都的城市公共生活與大眾文化。
這是一部結合了歷史人類學、社會人類學方法,對檔案進行深入分析,並進行了大量田野考察的精細研究著作。它不僅對中國近代社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感興趣的讀者有重要價值,對關注公共空間、日常社會和文化的一般讀者也提供了豐富的啟發。
以下是這本書(根據節選內容)的重點摘要:
一、 毛澤東時代 (1950-1976):國家嚴密控制下的衰落與潛在的抵抗
- 國家權力擴張與社會萎縮:新政府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嚴密控制體系,掌握幾乎所有資源,對城市公共生活場所和休閒活動進行改造。
- 傳統組織的終結與改造:傳統的茶社業同業公會被改造、操縱並最終終結。它們被迫放棄代表行業利益抗爭的角色,轉變為政府控制行業的工具。私有茶館被納入集體所有制,經營受到政府多方面嚴密控制,包括價格、商業活動、服務員管理、表演內容等。
- 政治運動的介入:「三反」、「五反」等運動深入茶館業,針對私營小業主,加強政治控制,導致許多茶館經營困難,甚至倒閉或轉業。
- 文化轉型與娛樂改造:新政府將建立社會主義娛樂視為重要任務。文化活動必須服務政治,藝人成為宣傳工具。傳統戲劇被「革命文化」取代,自發的茶館娛樂如「打圍鼓」受到打擊,被定義為與幫會相關而遭禁止;儘管有打壓,但這種活動在政策鬆動時仍會短暫復蘇。茶館空間也被用於政治宣傳。
- 公共生活的萎縮:政治運動使公共場所的言論敏感,人們退縮到私人領域。茶館生活整體衰落,文革期間許多茶館徹底關閉,達到最低谷。
- 頑強的生命力:儘管嚴酷控制,公共空間和日常生活仍有張力,利用國家控制的空隙生存;政策的鬆緊也帶來恢復的機會。
二、 改革開放時代 (1977-2000):公共生活的復蘇與茶館的多元化
- 公共生活的轉折點與復蘇:改革開放將重心轉向經濟發展,國家對日常生活的介入減弱,為茶館復興提供了空間。公共生活逐漸復蘇並變得更自由。
- 市場化與茶館繁榮:私營小商業的繁榮為茶館的復蘇和數量增長提供了經濟環境,開設茶館變得容易,競爭加劇。茶館數量大幅增加,甚至遠超民國時期。
- 功能的多元化:茶館不僅恢復休閒社交功能,也成為重要的市場和商務場所(如茶會、皮包公司)。出現了適應不同需求的多種類型茶館:簡陋的街角茶鋪、高檔茶樓、公園/寺廟茶館。
- 不同人群的公共空間:茶館是各階層人士重要的社交場所。老年人是重要顧客群,滿足其休閒社交需求,茶館也是他們組織活動的場所。農民工湧入城市,在茶館尋找工作、休息、社交娛樂。女性參與度提高,既是顧客也是服務人員或從事各種職業,反映社會開放。
- 娛樂功能的恢復與變化:恢復傳統表演(川劇、評書等),麻將空前流行,並出現錄像放映等新形式。茶館也是信息中心。
- 非官方職業的重現:算命、掏耳、擦鞋等職業在茶館重新活躍。
- 國家與公共領域的關係變化:國家直接控制減少,轉向不同管理方式。公共領域有所擴展,人們有更多自由表達意見空間。國家也通過媒體和商業參與文化塑造。
三、 麻將與城市公共生活的議題
- 麻將的普遍性與爭議:麻將成為成都最流行的娛樂活動,深刻影響市民生活。圍繞麻將引發的中國首例法律訴訟成為觀察社會問題的切入點。
- 個體權利與集體利益衝突:麻將訴訟凸顯了個人(余女士)對安靜的需求與集體(老年人打麻將)利益之間的衝突。這反映了在強調集體利益的社會背景下,個人權利意識的覺醒和挑戰。
- 居委會的困境:居民委員會作為基層組織,面臨著支持老年人打麻將的現實需求與官方要求「健康」生活方式之間的矛盾。它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保護特定群體利益的工具。
- 城市形象的塑造與爭論:麻將的盛行引發了關於成都城市形象的討論。一些人認為「全民皆麻」損害了成都作為現代「經濟城市」的形象,與「懶散」相關聯。這反映了社會對城市定位、現代化與傳統生活方式(如「宜居」與「創業」)的爭論。政府也試圖通過限制街邊麻將、規範官員行為來塑造城市形象。
- 國家的複雜態度:國家對麻將的態度複雜,理論上賭博非法,但對小額麻將往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管控重點更多在於防範腐敗或經營性賭博,而非全面禁止普通人的娛樂。這種處理方式反映了國家在民眾廣泛參與的娛樂活動面前,採取的一種更為寬容和具「中國特色」的管理模式。
四、 茶館的現代性與生命力
- 成都茶館展現了驚人的現代性與生命力,在歷經政治、經濟、文化巨變後仍蓬勃發展。
- 茶館不斷調整經營方式以適應時代變化,容納新的物質文化(如錄像、空調、包間)和娛樂需求(如麻將、足療)。
- 茶館與現代化城市中的其他公共空間(如咖啡館、酒吧)並存,並未被取代。它獨特的低成本、包容性、社交功能以及所容納的各種傳統服務,使其在快速變革的城市中保持了不可取代的地位。
- 茶館及其公共生活,是觀察國家權力、社會變遷、文化延續與斷裂以及個人與集體關係演變的絕佳視角。
這本書讓我更深入地理解了成都茶館如何不僅是一個喝茶的地方,更是一個充滿社會互動、文化表達和政治張力的公共空間。茶館的興衰起伏,正是中國城市半個世紀變革的生動縮影。

Leave a comment